課程規劃 |
111學年以前入學 |
主 修
|
副 修 |
人類學導論 |
區域族群與文化 |
臺灣漢人社會與文化、
|
主 修 必 選 |
人類學的實踐/ |
|||||
112學年以後入學 | 主 修 |
副 修 |
人類學導論 |
|
||
主 修 必 修 |
人類學的實踐 考古學導論 |
|||||
學程 說明 |
本學程設計,以導論性科目(人類學導論、考古學導論、人類學的實踐)作為入門課程,訓練學生理解人類學的基本概念與知識性質。中階課程,以區域研究(台灣漢人社會與文化、台灣南島社會與文化、東南亞族群與文化...等)及專題研究(例如經濟人類學、婚姻與家庭、宗教人類學...等)為主軸,作為闡明人類文化與區域特性的主要內容。進階課程,則結合人類學思潮、人類學理論與研究方法,以訓練學生思考理論建構與田野實作能力。本學程分為主修 學程與副修學程二類:
I. 主修學程(共30 學分): *必修課程(共15學分):區域族群與文化課程(任選二門)、考古學導論/人類學的實踐(2選1)、人類學思潮、人類學研究方法。 *其他主題性課目,可針對個人發展興趣,列為自由選修課,共15學分。 II. 副修學程(共18學分): *必修課程(共9學分):區域族群與文化課程 (任選一門)、人類學導論、人類學思潮、人類學研究方法。 *其他主題性課目,可針對個人發展興趣,列為自由選修課,共9學分。
I. 主修學程(共30 學分): *必修課程(共15學分):區域族群與文化課程(任選一門)、考古學導論、人類學的實踐、人類學思潮、人類學研究方法。 *其他主題性課目,可針對個人發展興趣,列為自由選修課,共15學分。 II. 副修學程(共18學分): *必修課程(共9學分):區域族群與文化課程 (任選一門)、人類學導論、人類學思潮、人類學研究方法。 *其他主題性課目,可針對個人發展興趣,列為自由選修課,共9學分。 |
|||||
通識及其他 |
多元 能力 之 培養 |
1. 全球意識與國際觀 2. 社會與倫理反思 3. 社區參與、團隊精神與組織技能 說明: 1、加強英語閱讀 及溝通能力,建議學習與研究區域相關之語言(含第二外國語)。 2、增進跨文化比較的視野。 3、文化政策與文化資產相關知識。 4、培養田野實作能力與社群關懷。 |
||||
通識 課群 |
建議在核心通識課程中選修歷史分析向度的課。 |
|||||
生涯規劃 |
進修 規劃 |
國內外人類學研究所或其他相關研究所(例如社會學、 文化研究、性別研究、科技與社會、博物館學、文化資產管理等)。 |
||||
求職 就業 方向 |
國內外人類學研究所或其他相關研究所(例如社會學、 文化研究、性別研究、科技與社會、博物館學、文化資產管理等)、文化中心、博物館、中小學教師、文史工作、出版社、基金會等。 |
最後更新:2024.10.30